看来,清明节上坟逐渐变了味。清明节自从成为法定节假日后,确实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维护。如上述这般的“祭祀品”,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糟粕。那些所谓的“祭祀品”,是传承文化中小丑,该退出舞台了。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清明节上坟,辣眼睛的“祭祀品”,看似高大上,为什么先祖却无福消受 ?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按照中国人的习俗都会去先祖坟前扫墓。在古代,人们扫墓可能就是象征性的烧一些纸钱,放点点心、水果即可。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祭祀品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要。人们总是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搞出了一些看似高大上的新鲜玩意儿。小编就为大家列举一些,清明节上坟,那些辣眼睛的“祭祀品”。你看了之后,就会感到这些“祭祀品”,看似高大上,却不知先祖却无福消受。
大家注意看,下图中的祭祀品,那是包罗万象。甚至于,一些“绿卡”都做得格外逼真。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难不成坟地下还有其他“国家”不成?
这实在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讽刺啊!暂且不说先祖,就是父母,在生前也没有机会享受如此豪华的待遇。看来,清明节上坟逐渐变了味。
大家注意看下图中的电话,无论从样式还是牌子,感觉都也别的有范儿。可是,放的却不是地方,放在了坟上。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感情这是在搞新鲜的花样儿啊!
这实在是一种浪费,如果是一些纸糊的,还能理解,毕竟是一种美好的寓意。可是,这莫名其妙的摆放真家伙就有点违背文化传统了。
下图又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祭祀品”,这就是一个用纸糊的电脑。实在想不明白,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为何还有这种低劣的文化基因。
归根到底,还是人们的那种惯性思维在作祟。真正的清明节上坟扫墓,可以说已经被现在的人们搞得乱七八糟。当然这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坚守传统的。
倘若纸糊的电脑可以让人理解,那么这高仿版“冥币”可就有点违法了。我们都知道人民币是神圣的,不容玷污,更不容山寨恶搞。
可是,现在一些不良商贩,竟然把清明节上坟的纸钱,搞的像真的一样,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暂且不说烧纸钱污染空气,单一就对人民币的不尊重,已经在触碰法律的底线。坚守清明节文化传统固然是好,可是不能这般另类。
要说另类的话,恐怕就是下图的“身份证”。这“天堂地府联合国”的“身份证”搞得也忒儿逼真了吧!然而,这样的“祭祀品”,有什么实质意义?恐怕没有吧!看着也真是辣眼睛,不知是在表达什么想法?
清明节自从成为法定节假日后,确实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维护。可是,如这般传承文化,那是要出问题的。文化传承根基还是在人,所以不能将尊重先祖的文化过分的消费。
小编整理了这么多辣眼睛的“祭祀品”,也真是高大上。可是,先祖却是无福消受啊!文化传承今日,结合时代特点固然是好。但是,不能这么糟蹋传统文化。清明节扫墓的文化精要,在于追幕先贤,缅怀先人。
如上述这般的“祭祀品”,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糟粕。现在的社会讲科学,世上没有鬼神,所以就别搞的那么花哨。在小编看来,清明节上坟,带着一束鲜花,深情的三鞠躬即可,心意尽到了就行。
清明节上坟,那些辣眼睛的“祭祀品”,看似高大上,先祖却无福消受。那些所谓的“祭祀品”,是传承文化中小丑,该退出舞台了。
所以,我们在传承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传承文化是为了什么?在小编看来,这是在传承一个民族的灵魂。但是,我们不能去糟蹋我们的文化。唯有如此,方能为子孙后代留下正宗的传统文化。
别墅、豪车等“花式祭品”背后,“白色经济”到底有多火热?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其中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祭祀方式。烧纸钱除了烧传统的纸钱祭品外,如今别墅、豪车等“花式祭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东西一到市场,就受到了广大买家的喜爱。
“白色经济”的火热程度
虽然这些年都提倡文明祭扫和绿色祭祀,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习惯在祭奠时利用烧纸来祭祀逝者,这也令一些纸钱商家发现商机,通过制作冰箱、空调、电脑、电视、名包、名酒、名表、别墅和豪车等各种新型纸扎祭品来吸引买家,获取暴利,而也形成了一门火热的经济产业,该经济产业也被称作“白色经济”。
从各大电商平台以及线下祭祀用品市场可以看到,有很多这样的新型“花式祭品”在热卖中,这些“花式祭品”比起传统纸扎祭品,更为“上档次”,价格也更高,但高价格没能“吓退”消费者,购买的买家依然络绎不绝,甚至很多买家一次性往往要买上数百数千元的“花式祭品”。然而这些高价的“花式祭品”的生产成本是相当低廉的,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设备和材料就能制作,商家从厂家那低价进货,但售价却以三、四倍,甚至是十倍的价格卖出,其中的利润相当惊人。
“白色经济”的火热原因
这些纸扎祭品在市场的火热程度令人不解,祭祀的核心应该是为了表达对已逝的亲人先辈的悼念和追思,但一些人或许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攀比心,或者是为了潇洒一下自己的消费,或许是真的想令逝去的亲人先辈能娱乐一下,从而选择购买了这些纸扎祭品。
烧纸钱的危害性
烧纸钱虽然是一种传统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祭祀的方式也应该发生改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更加文明的方式来进行祭祀,因为烧纸钱会对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潜藏着火灾风险,这同时埋下了环境和安全隐患。
因此希望大家在祭祀的时候,应不要使用烧纸钱的方式,而是采用添土上香、鲜花祭奠、植树寄思、家庭追思等绿色安全的方式来祭祀。
介绍一种剪纸
剪纸种类窗花
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
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色彩为大红。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礼花
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有龟形糕饼,也有龟形剪纸。
鞋花
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门笺
又称“挂笺”、“吊钱”、“红笺”、“喜笺”“门彩”、“斋牒”。一般用于门楣上或堂屋的二梁上。其样式多为锦旗形,天头大、两边宽,下作流苏。多以红纸刻成,也有其它颜色的或套色的。图案多作几何纹或嵌以人物、花卉、龙凤及吉祥文字的,如“普天同庆”、“国泰民安”、“连年有余”、“风调雨顺”、“金玉满堂”、“喜鹊登梅”、“福、禄、寿、喜、财”、“五业兴旺”等。张贴时或一张一字、或一张一个内容,成套悬挂,一般以贴五张为多。贴门笺除有印春除旧之意外,也有祈福驱邪之意。
斗香花
一种套色剪纸,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旧时祭祀总要烧香,一般香作细条状,叫“线香”;也有粗条状并盘绕成各种花纹,其纹如篆字,旧称“香篆”。这种香篆均需覆斗形底座并有竹签支撑。在底座和撑架上便装点着彩色的剪纸,称“斗香花”。斗香花题材有人物和神仙(如八仙、和合、寿星)等吉祥图案。多以蜡光纸刻制,每套十张左右。
剪纸团花
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