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进宫后三年,无缘面君。汉成帝将她带回宫中,夜夜临幸。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画上画的到底是什么?
我国现今最早的年画是,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键判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每位美人上方均在小方框内分别标记了美人的姓名。令人惋惜的是,此年画的原版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馆,图上内容如下。
1、绿珠
图中绿珠左手提裙登阶,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风情毕现(右下)。大家对绿珠可能比较陌生,绿珠,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绿珠。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唯独对绿珠别有宠爱。
2、王昭君
王昭君身着异族服饰,执笔修书,神情沉郁(左下)。昭君出塞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王昭君进宫后三年,无缘面君。后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应诏。
3、赵飞燕
赵飞燕金饰玉佩,袖手昂头,志满意得(右上)。在中国历史上,赵飞燕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穗亮闭猜裂成帝即位十多年,年已30岁,后宫却没有一个存活的皇子。一次微服外出游乐,来到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把养在府中的良家女都叫出来,取悦汉成帝,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汉成帝将她带回宫中,夜夜临幸。
4、班姬
班姬持扇列后,文静矜持。整个画面素色,讲究线条,一派清穆之风(左上)。班姬又名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什么样的?
引言:每年过年,中国人民都会贴年画,年画象征着新的一年到来,也代表着人们的美好祝愿,那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年画是什么样子吗?
一、我国年画的由来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中国最早的年画都与驱凶辟邪祈福影响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祖宗祛除妖怪的年级风俗习俗画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二、我国最早的年画是什么?
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古代四位美女,果果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宋代的木刻年画,随朝窈窕呈倾国正扒之芳容,一般被叫做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较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题材,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年画的种类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总计画样有2000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它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神仙与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传说,这些都是年画的基本题材,神仙是早期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它在年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世俗生活是民间艺术家通过自岩冲身的观察与感受,表现现实生活,举枣昌娃娃美人这种题材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故事传说这一部分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戏曲戏曲题材比重最大,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了知识,并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老的民间艺术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年画最早在那一年出现?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我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