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彩瓷起源于
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瓷器,也有很多人喜欢收藏瓷器,瓷器的清新素雅摆在那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天就来给各位朋友介绍一下瓷器的彩绘工艺。
红釉大碗是当时广东十三行出口产品,底部有羊城二字比较少见,广彩的多见。
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就是釉上加彩,其烧制流程是,先烧制瓷器,然后在其釉面上绘制各种花纹,经二次入窑后,彩料固化而成型。
创汇时五彩盖罐造型舒展规整,釉面温润肥腴,底部的胎质较为干爽致密瓷化程度高,修胎流畅有力,通体的包浆具有一定的老化迹象,制作工艺时代风格明显,属于上一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风格,可以摆赏或者实用。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釉上彩工艺种类较多,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而其中最常见的,就属粉彩和珐琅彩了。
粉彩起源于康熙年间,属于宫廷瓷,其过程就是在烧好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窖经600到90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经粉彩绘制而成的画面,明暗、层次均较为分明,画面感较强。
而珐琅彩在清朝时则贵为御用器,是由外国传入的。珐琅彩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立体感,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是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者青铜胎上,经烧制而成的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釉上彩与釉下彩的区别在于彩绘图案所描绘的位置,釉上彩施于釉面之上,不过这种易于磨损,不利于保存,相对而言,釉下彩更易于保存,上面有一层透明的釉。
其实釉上彩与釉下彩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说,其用料与绘制工艺决定了瓷器的优劣,所以并不能简单地以彩绘方式来评判。
民国时期日本大正至昭和时期烧制生产的青花婴戏纹小碗人物开脸生动传神◇造型古雅◇胎质旧气自◇然◇整体的包浆有一定的老化迹象◇制作工艺时代风格明显,图鉴真品,可以摆賞或者实用,喜欢可以收藏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