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收藏资讯

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

时间:2024-12-0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 栏目名: 收藏资讯 文档下载

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

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尺寸:29.2×120.5cm ,嘉靖三十七年(89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董书林,女,笔名唐宛,1967年生于河南郑州,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宛城书画院院长,白河书画院副院长,太行画院院士,北京九久书画收藏文化中心画家

 

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长卷 

文徵明(14701559),祖籍衡山,长洲(今苏州)人,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书画造诣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请将手机屏幕横过来看:

 

王文学,安徽省宿州人,现居北京,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协顾问,亚洲佛教文化交流中心迎请殿首席抄经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班主任,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新燕都画院院长。师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方敬先生(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沈尹默、黄葆钺先生入室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艺先生(兰亭终身成就奖)学习书法。书法作品先后入选全国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字入手的,后来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生。

 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局部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擅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锺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行草书兰亭序》写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是他89岁高龄时的作品,可以看出其炉火纯青的书法造诣和谨严而又多变的书体风格。

 

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 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尚鹏飞,号:羽德轩主人,辽宁人,著名画家、作家、艺术评论家。曾在河北服役,退役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和策划,1998年工作于河北省作家协会,2016年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彭国昌工作室。现为:中国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易经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助导,直隶艺术院院长,中国影视编剧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研究员,中国美协高校课题委员会研究员,中国黄

栏目热门

栏目最新